当前位置 我爱宠物网 宠物健康 正文

禽流感和鸽子

  目前全世界都在关心在东南亚地区人类和家禽中禽流感的传播,也有很多鸽友对鸽子特别是赛鸽在这场重大灾情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兴趣。从利害角度考虑,非常有必要及时地关注这场灾情并从鸽友的利益着想提供重要的最新资讯。

  流感在1878年就被大家所知,它是由一种流感病毒引起的。共有三种流感病毒,称为A、B、C。A类病毒来自人类、猪、马,偶尔还来自鸟类和其他哺乳动物。B和C类通常是孤立的,仅来自人类。最近在东南亚感染鸟类的病毒是A型病毒。

  数千属于图表类型的流感病毒已经从家畜和鸟类物种得到恢复。家畜或圈养鸟类的感染与疾病的许多形式有关,从不明显的上呼吸道疾病到产卵的失败直到急性病。目前,禽流感被公认为两种形式:1)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2)低致病性禽流感(LPAI)(“致病的”是指一种感染源制造疾病的能力,因此,高致病性病毒能够制造严重的疾病,通常导致突然死亡。)高致病性病毒会在禽类之间迅速地传播并经常是毁灭性的。1克(大约1/3盎司)来自于受感染的鸡的被污染的粪便所包含的高致病性病毒足可以感染100万只鸟。相反,低致病性病毒通常只造成轻微的疾病。

  通常来说,自由飞行的野生鸟类在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后并不会发展成重大的疾病,但是感染在这些鸟类之间却传播得很快。特别重要要记住的是流感病毒很容易从迁徙的水鸟特别是鸭子身上恢复。这一宿主可以作为其他物种的病毒来源,包括人类、低等哺乳动物和鸟类。

  很多种鸟类已经被禽流感病毒感染,通过呼吸道、眼睛和排泄物传播。病毒能够通过被感染鸟类的鼻涕传播。与这些被感染物质接触过的交通工具、设备器材、笼子、衣服和昆虫,或者被感染鸟类的粪便已经迅速成为传播的工具。

  现在,鸽子在禽流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了更充分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回顾一下过去在北美发生的家禽疾病,另外还有当前亚洲爆发的禽流感,对鸽子进行的试验正是来自于疾病发生地区。

  1992年,在美国东北部的一群火鸡的血液样本中发现了禽流感的抗体(抗体是对感染作出反应的身体的防护网产生的一种保护物质)。调查显示这一群体与市场上的活禽有着某种关系。H5N2型流感病毒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鸟类之间是孤立的。国家法律在此种情况下就要在适当的时候采取必要的根除措施。公共的禽类市场、展览都要隔离。

  由于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对健康和禽类加工业经济十分地关注,因此赛鸽被纳入家禽的保护伞之下,因此比赛在很多相关的州被禁止了。但是,到目前为止,科学迹象强烈地表明鸽子与禽流感的传播无关。

  禽流感于1983-1984年在美国东北部爆发期间,为了断定野生鸟类在当地农场传播疾病或携带病毒到更远地区的可能性,科学家们对野生动植物进行了观察。观测对象包括:1)野生的和家养的鸭和鹅;2)野生的或可以自由飞行的家禽,特别是与家禽养殖、饲料、屠宰密切相关的;3)房子内部或周围的老鼠;4)在隔离区内被报告生病或死亡的任何种类的野生鸟类。

  鸟类的器官和肛门试样以及老鼠的肺,用于检查病毒。此外,在某些试样中还采集了鸟类的脚趾和啮齿。在可行的情况下,还要获得鸟类和小啮齿动物的血液样本。为了隔离病毒共在隔离区收集了4132羽鸽子和啮齿动物。其中包括473羽鸽子(其中92.6%是来自于已知受感染的农场),81只鸽子的脚(前提是它们的确受到了感染)和7羽正在换羽的鸽子。4132个样本中没有阳性反应。2147个陆生鸟类的血液样本包括383羽鸽子对禽流感抗体产生阴性反应,这说明由这种病毒引起的感染还没有在这些鸟类身上发作。另外的313羽鸟类包括50羽鸽子也是对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重要记住的是有意图地使鸽子感染禽流感病毒最终的结果既不会导致病毒在鸽子体内的繁殖也不会在它们的血液中产生抗体。所有这些研究的结果表明鸽子没有感染禽流感也不会传播它。

  1993年2月到5月在美国爆发的禽流感,共采集了17组肉食鸽的血液样本,主要是隔离区内的白鸽子。每组大约为2000-3000羽鸽子,共计34000-51000羽。每组大约有10羽鸽子被采集样本,共计160羽。所有参加测试的鸽子对禽流感抗体都是阴性反应。

  另一项于1996年进行的研究发现体内植入了两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或两种非病毒体病毒的鸽子在21天的观察期内仍旧保持健康,没有传播病毒,也没有发育对这种疾病的抗体,进一步

[1][2]下一页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我爱宠物网立场,如果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2wow.cn/jiankang/694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8282512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424026826@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9:00-22:00,节假日不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返回顶部